NEWS INFORMATION?
產業4.0的實質在于,工業、工業產品和服務的全面交叉滲透。這種滲透借助軟件,通過在互聯網或其他網絡(如物聯網)上實現智能化的大規模定制。這里,服務的核心在于智能化,制造智能化加服務智能化,在很大程度上,制造智能化是通過服務智能化實現的。互聯網成為產業4.0和智能化的基礎性平臺。
2012年,美國提出“工業互聯網”;2013年,德國提出“工業4.0”;2015年,中國提出“中國制造2025”與“互聯網+”。互聯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。新階段的關鍵特征,是其應用從消費及服務領域進入工業制造領域和其他各個領域。
鑒于制造業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,互聯網進入工業制造領域意味著經濟核心部分的互聯網化。“互聯網 +”則意味著,互聯網應用于、融入于經濟與社會的各個環節。所謂經濟與社會的各個環節:
大而言之,包括工業、服務業與農業,互聯網融入于這些產業部門,分別稱為“工業互聯網”、“服務業互聯網”與“農業互聯網”。
中而言之,既包括工業中的各個產業,如鋼鐵、汽車、電子、化工與能源等,也包括服務業中的各個產業,如金融、零售批發、教育、旅游與體育等,還包括農業中的各個產業,如種植業、林業、牧業與漁業等。互聯網融入于這些行業,分別稱為“互聯網汽車”、“互聯網能源”、“互聯網金融”、“互聯網旅游”、“互聯網種植”等。
小而言之,則包括各個企業的生產、銷售、購貨、管理與運作過程等,這些過程都可以由互聯網技術與平臺來加速與優化。
微而言之,還包括各種產品的制造、設計、檢驗、研發與控制環節等,這些環節也都能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平臺來改進與完成。
當然,這將是一個逐步融入的過程。就現狀而言,“服務業互聯網”已先行,下一步的關鍵是“工業互聯網”,“農業互聯網”的跟隨,然后在逐步融入中觀、微觀各行業和環節的過程中,實現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深度融合。而且,這個深度融合的“黏合劑”就是智能服務。
如此的“互聯網+”的意義何在并有多大呢?簡而言之,在于從根本上提升經濟運行效率,同時節省成本,并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。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?關鍵在于“互聯網 +”通過大數據的應用,云計算的手段與互聯網平臺的使用,實現人?人聯結、物?物聯結與人?物聯結,進而通過這些聯結所產生的逼近完全信息(信息對稱),來處理經濟各個環節的運行過程及各種問題。完全信息是決定性因素,基于完全信息的決策自動、準確、迅速、全面與堅定,意味著智能化,從而根本改變經濟運行方式,進而極大地優化效率、成本與質量。需要進一步觀察的是,這種完全信息對于制度完善的倒逼。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不完全信息(信息不對稱)很多是制度安排造成的,再加上技術服務手段的落后,使其成為常態。如果基于“互聯網 +”的大數據應用、云計算手段與互聯網平臺的整合,能夠倒逼制度安排的改變,實現完全信息,這無論在經濟學意義上,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上,都是不可估量的。當然,必須承認,這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回答,需要實踐的進一步檢驗。